据OECD和FAO网6月6日报道,经合组织和粮农组织联合发布的《农业展望2013-2022》报告,预计未来十年**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1.5%,与上个十年(2003年-2012年)2.1%相比,增速明显放缓。 报告指出,农业用地扩大受限、生产成本增加、资源限制增多、环境压力增大是这一趋势背后的主因。 报告预计,由于生产增速放缓和需求(包括对生物燃料的需求)增强的综合因素,农作物和畜产品的中期价格将保持在**历史平均价格的水平。 报告认为,农业已日趋转变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的领域,这与过去以政策驱动的情况恰好相反,同时,鉴于发展中地区不断增加的粮食需求、扩大生产的潜力以及众多**市场中的比较优势,这为发展中地区带来了重要的投资机遇和经济收益。 但是,产量不足、价格波动和贸易中断依然威胁着**粮食安全。报告认为,只要主要生产和消费国的粮食库存不足,价格波动的风险就会加剧。 根据报告,随着在发展中地区农业领域的投资,与发达经济体生产率的差距在缩小,发展中地区所占的**生产份额将继续增加。未来十年,预计发展中地区将占**肉类生产增长的80%,贸易量也将大幅提升。到2022年,发展中地区将在**粗粮、稻米、油籽、植物油、糖、牛肉、禽类和鱼类的出口中占据多数份额。 报告指出,中国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、高收入增长和*扩大的农业食品领域,都将对**市场产生重大影响。由于受土地、水资源和农村劳动力的制约,预计未来十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会放缓,但主要粮食作物仍可保持自给自足。 报告认为,中国每年的消费增长预计将比生产增长高出约0.3%,表明中国的农业领域存在一个不断扩大但适中的缺口。未来十年中国的油籽进口量预计将增加40%,占**贸易量的59%。肉类和乳制品领域将继续扩大,导致饲料谷物进口增加。2022年之前,中国有望**过欧盟成为人均猪肉消费**大国。中国应当保持其占**产量63%的**水产业良好角色,以及较大渔业出口国的地位。 |